返回

善败者刘备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危难之时显身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刘备遭遇虎豹骑的地点是当阳长坂(今湖北当阳东北)。

    从襄阳到当阳长坂,共三百余里,刘备的军民混合队伍走了十多天,曹操的虎豹骑只走了一日一夜(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)。

    什么叫急行军?虎豹骑给出了最佳的诠释。

    如果没有马鞍和马镫的帮助,日夜不停奔驰三百里,将士们累都可以累死,大腿和臀部会严重磨损。在这种情况下还想立刻发动猛烈进攻,那就有点不把虎豹骑的将士当人使了——他们当然不可能是超人。即使有个别人骑术高超,身体强壮勉强可以做到,但五千虎豹骑不可能人人骑术都如此精湛。所以曹操的虎豹骑装备有马镫或类似马镫的配件,是非常有可能的。

    追击刘备,又一次体现出曹操卓越的军事才能。曹操在新野一带接到刘琮的投降书后,准确判断出刘备将要南撤占据战略要地和军需物资囤积地江陵。

    江陵如此重要,曹操当然不会眼睁睁看着它落到刘备手中。他将运输部队留在后边,亲自率领大军迅速向襄阳开进。到达襄阳后,确认刘备已经向江陵撤退,他更是将收降纳叛的统战工作暂时放到一边,立即部署追击刘备。为求万无一失,针对刘备分军南下,他同样分军追击。

    曹操毫无疑问是军事奇才,分得清轻重缓急,做决策当机立断。同时可以看出,曹操是将刘备视为头号大敌优先考虑的。

    这一次,曹操希望在南下之路上给刘备一个大大的惊喜,彻底终结刘备奇迹般的逃亡生涯。

    事实上,曹操几乎就要做到了。

    曹操亲自率领的五千虎豹骑经过一日一夜的急行军,军队已经十分疲劳。但最高领导曹操本人身先士卒与小兵们一同追击,领导不喊苦,小兵们只得咬紧牙关跟着前进。

    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备队伍的时候,虎豹骑的将士以及他们的战马都很疲惫,不过令他们欣慰的是,经过多日行军的刘备军队,处境也好不到哪儿去。

    刘备军队在行军中难以保持队形,许多士兵都被分散开来帮助老百姓推车扛包,仓促遇敌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。这样一支既疲劳又无阵形的军队,在虎豹骑雷霆万钧之势的突击下,瞬间土崩瓦解。

    面对此时此境,刘备别无选择,只能再一次抓紧时间跑路。

    刘备逃命非常仓促,第四次不得已丢弃了老婆孩子,跟在身边的只有诸葛亮、徐庶等几十个人。

    这是乱世的生存法则,老婆孩子远远比不上谋臣武将重要,妇孺老弱远远比不上青壮男子逃命方便。

    虎豹骑有着阵斩敌军统帅的光荣传统,当然不会放任刘备从眼皮子底下溜走。他们纷纷纵马追赶,迫切想要砍下刘备的首级来博取封侯拜爵。

    虎豹骑眼看就要成功了,他们中间的某些人将会因此改变命运。

    但一个人的出现,阻止了他们建功立业的步伐。

    这个人就是张飞。

    张飞带着二十名骑兵,肩负着掩护刘备安全逃命的殿后重任。

    恐怖的虎豹骑与落荒而逃的刘备之间,只隔着张飞与他的二十名骑兵。刘备、诸葛亮等人是生是死,就要看张飞的了。

    通常情况下,虎豹骑的进攻不会犹豫,速度不容置疑,摧枯拉朽,挡我者死,逃命者同样是死。比如当年袁谭逃命时,喊着“兄弟你放我一马,我给你富贵”,但话音未落,虎豹骑的兄弟就挥剑砍下了他的脑袋——富贵我现在就可以自己取,需要你给吗?别人施舍的东西,永远不如自己伸手拿到的可靠。

    这一次,虎豹骑的勇士却犹豫了。面对张飞率领的一小拨人,深深地犹豫了。

    虎豹骑的勇士与张飞的小股骑兵,分别驻马一条河流的一座木桥的两边,相对无言。生死一线的战场出现难得的寂静。

    死一般寂静。

    打破这片寂静的是张飞。他怒目圆睁,横握长矛,像极了一座坚固的桥头堡,并自报家门:“身是张益德也,可来共决死!”

    名人效应在这里发挥了作用。虎豹骑的勇士除了军事技术过硬之外,也有良好的军事素养。张飞张益德这个名字,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,他们清楚这个名字意味着勇冠三军(刘晔语)和熊虎之将(周瑜评)。上去与张飞决死,结果往往只有一个——一决自己就死。当然,凭借人多势众,虎豹骑的勇士们最终是可以干掉张飞的,但这至少需要留下几具尸体作为代价——谁都不清楚自己会不会率先倒下。

    保全性命和博取功名哪一个更重要?虎豹骑的勇士用自己的行为做出了选择——没有人敢冲上去(皆无敢近者)。

    当然,虎豹骑的勇士犹豫的时间只有片刻,等到战友越聚越多,尤其是顶头上司前来督战的时候,他们照样会纵马渡河,奋勇前进。

    但两军阵前,一发千钧,战机转瞬即逝,很快刘备已经绝尘而去,虎豹骑将士望尘莫及。

    张飞完成了艰巨的殿后任务,奠定了一代猛将的历史地位,如赵翼所说“汉以后称勇者,必推关(羽)、张(飞)”(《廿二史札记》)。

危难之时显身手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